人之異於禽獸?
這是作者在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來的觀念...
"假如你注意狒狒的行為,你會發現它是自私的;那麼人類的行為可能是自私的."
"如果我們的預期是錯誤的(也許我們觀察到人類行為的確是利他的),那麼我們就得去面對依些傷腦筋.而且需要解釋的事了"
念完這一段...我發現這是多麼完美的解讀...有正面也有反面的辯證...
當然回到自私的定義就如同作者所說需要有些定義-"自私","利他"...
我們已經習慣很多社會所給的價值觀,也被這些觀念給綁住...
自私是觀察後,排除利他後所給的判斷...我們還是習慣用眼睛看事情...
如果能挑託眼前所看到的...所聽到的...我想會有不一樣的體會...
曾經在阿里山上...站在棵千年的扁柏樹下...
我閉上眼睛...將手放在樹皮上...雖然耳朵所聽到的都是人來人往的吆喝聲...
但卻可以感受內心傳來的感受...
它...在這塊土地上千年之久...眼見人世間的點點滴滴...依舊是無言的立足在此...
對於樹來說...它就是定著在土地上...行著光合作用...
人世間的紛擾...其實對它來說只是波動...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波動...
若用自私或者利他與否來看...那會馬上升起判斷的價值...
對於生命的意義呢...又能感受到多少...
所以...蠻認同作者後來所提的"了解到利他及自私的定義是行為上而非主觀的,非常重要"...
這句話的重點---這是行為上非主觀的....
再者...作者為了挑脫身為"人"的主觀思考模式...提出不少以動物或昆蟲自私的案例...
例如:黑頭鷗.雌螳螂.企鵝.工蜂.鳥類...
在資源匱乏或有受攻擊造成生命安全之虞的其況下...
很常發現會有吃掉同類或自殘的其況發生...
不過...我倒認為這是局限在當下現象的狀況...還是有不少的動物有利他的表現...
例如母獅.工蜂.貓狗....會相互照應同類或不同類的幼子...
另外...作者在書中有句話讓我感觸良多...
"人是很矛盾的,我們可能常常表現出自私的行為;但在某些較不切實際的狀態,卻又極力推崇那些為他人犧牲奉獻的人"...
這句話很清楚的點出人的矛盾...
站在作者的角度上...這句話其實是加深了對於人是自私的觀點...
但我卻認為這是自私和利他的存在結果論...私與利二分法被定義後的結果...
作者在"為什麼我們是人?"這章節的最後提出...
"天擇以及利己主義的基本單位,既非物種,也非群體.嚴格來說,更非個體,而是基因這遺傳的最基本單位"...
作者也提出"湯姆生氏瞪羚"為例,牠在發現獵食者時會做出跺腳的行為...
這種只能站在群體選擇理論下才能解釋的現象...是基因所造成的...
難怪...人類的行為...在遇見驚恐或是圓謊時...會產生的表情與動作...
我想對於法醫來說...應該會有不少這方面的心得吧..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