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鄭州城隍廟」
鄭州城隍廟在鄭州市商城路北。建于明代初年,弘治十四年(1501年)重修。坐北朝南,有山門、前殿、樂樓、大殿、寢宮等。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,卷棚出廈,飛檐四出,造型精致,結構緊湊。樂樓高達15米,歇山式雙層建築,正脊浮雕游龍數條,有鳳凰在上下飛舞,有荷花、獅子在左右陪襯,異常生動。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,兩側刻滾龍數條,並飾鳳凰、牡丹;殿上刻有"八仙過海"及蒼松翠柏、人物鳥獸,構圖和諧精致。我國古代,大北京城、州縣、名城、重鎮,多建有城隍廟,廟內祭祀的多為地方名士,人稱城隍爺。其職責是教化民眾,確保地方安寧。鄭州城隍廟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。明嘉靖《鄭州志‧祠祭》說“城隍廟在州治東。”迄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。
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。漢高祖劉邦三年(公元前204年),項羽圍劉邦于滎陽,危難之中,紀信冒充漢王,使劉邦得以逃走。《資治通鑒》記載︰“五月,將軍紀信言于漢王曰︰事急矣,臣請誑楚,王可以間出。”于是陳平夜出女子東門二干余人,楚因而四面擊之。紀信乃乘王車,黃屋左 ,曰︰“食盡,漢王降楚。”楚皆呼萬歲,出城東觀,以故漢王得以數十騎出西門遁去……羽見紀信,問︰“漢王安在?”曰︰已出去矣。“羽燒殺信”就是說的這個故事。
鄭州城隍廟全稱是“鄭州城隍靈佑侯廟”,是目前我省規模較大、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落。數百年來,雖屢遭兵燹、火災及人為破壞,後經多次營建修葺,基本上保留了歷史原貌,因此彌足珍貴。該廟坐北面南,山門、前殿、戲樓、大殿、寢宮、東西廊廡等,沿中軸線依次排列,層次分明,布局結構合理。整個建築紅磚綠瓦,畫梁雕棟,既凝重端莊,又古樸典雅,是我市絕無僅有的明清建築精品。其中丈五左右的歇山式雙層戲樓,堪稱鄭州之最。不但樓閣高聳,且頂脊飾以獸、禽、花卉、游龍、臥獅、飛鳳等,左右對稱,絕妙異常。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廟會時節,台上古樂喧天,絲弦陣陣,台下游人如痴如醉。加之雜耍、民間工藝品,各種名優小吃繽紛上市,更給城隍廟平添不少光彩。前不久,政府又撥款對其進行整修,並重塑城隍金身,終使這座有著五百年“廟齡”的古建築群,再獲新生。
(節錄自網路資料)
留言列表